残疾人的楷模海伦.凯勒说过:“耳聋的不幸远远超过失明。耳聋意味着失去了生死攸关的信息---人类的说话这一语言的源泉,而正是人类的嗓音使我们的思维活跃,使我们人类维持在文明之列。”她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尽管听力障碍的确是人生的悲剧,但是通过他人的帮助和自己战胜困难的决心与之抗争,就可以一定战胜这一残障带来的不幸。
纯音听阈和SRT常常不能精确表明患者的听力残疾程度。作为选配师,仅仅了解听力图是远远不够的。患者的心理因素是选配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患者的心理改变很大一部分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尤其是东方民族,我们特别在意别人怎样看待我们。在人口众多、相对贫困的国家或地区尤其如此。听障者在就业、就学、婚姻等方面远远享受不到和正常人一样的待遇,同时还可能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歧视与压力。这也是很多人不愿意承认“耳聋”或是不愿意选用助听器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欧美国家年轻人佩戴体积较大的耳背助听器而不愿意用CIC,他们不会受到人们的歧视,相反会得到更多帮助,这点很值得我们借鉴。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听障者越来越重视,助听器的体积也越来越小,患者的这种焦虑会越来越小。随着知识的普及,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助听器和眼镜一样,是一些人日常生活所需的,而不是嘲笑的象征。但是我们不能放弃对健康人群的教育,大家都应该尊重和帮助残疾人。
作为助听器选配人员,为了帮助患者听的更好,我们首先应该听听我们的患者怎样诉说。当代的选配师和以往销售助听器之所以不同,是在于我们关怀人类听力健康。助听器的选配是否成功40%取决于看懂听力图,60%取决于理解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