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父母在抱起自己宝宝的那一天起,就可能要面对种种闻所未闻的医学问题,最先遇到的就是新生儿听力筛查(此项检查多在孩子出生三天后进行)。对于自己的宝宝已经通过此项检查的父母来说,他们对这个检查会毫无印象。而对于宝宝通不过此项检查的父母来说,思想压力则是巨大的。“我的孩子怎么会听不见?”“这个检查准不准啊?”“后面该怎么办呢?”这一系列问题往往都在困扰着这些父母。今天,耳科赵医生就来给大家说说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那些事儿。
新生儿听力筛查即采用简便、快速的仪器对新生儿进行听力检测,以便发现早期有听力障碍的孩子。这项检查第一次为初筛,是在孩子出生后但尚未出院之前进行的。这项检查对孩子的刺激极小,因此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在甜美的梦乡中就不知不觉地完成了检查。而初次筛查不通过的孩子,还会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复查。目前我国的绝大多数地区都逐步开展了新生儿听力筛查,但仍有部分发展落后的地区受条件限制尚未开展此项工作。还有些基层单位缺乏可靠的筛查设备,这也致使一部分孩子没有得到及时、准确的听力筛查,进而影响到了后续的诊断、干预。
二这项检查有什么用?对于婴幼儿,我们很难通过其日常行为来判断其听力状态,即便对外界的强声刺激有转头反应,也不代表其双耳听力一定正常。而听力障碍将直接影响言语学习能力,俗话说的十聋九哑就是这个道理。在听力筛查普及之前,先天性听力障碍的孩子常常是在错过了言语学习的最佳时期,无法正常说话后才被发现,而此时再去做言语康复是极其困难的。听力筛查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尽早地发现有听力障碍的孩子,对这些孩子进行早期干预,尽可能去提高其听力和言语的功能,使其成长后不被社会所隔绝。
三孩子在哪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听力障碍?研究发现,先天性的听力障碍最常出现在下列情况:
1、孩子是早产儿或低体重儿;
2、母亲怀孕期间有感染史、使用过耳毒性药物;
3、孩子出生时耳廓和外耳道发育畸形;
4、孩子有重症高胆红素血症、重度窒息史;
5、父母双方有家族耳聋遗传史;
6、母亲曾多次怀孕、孕期吸烟、酗酒、遭受重大刺激和辐射;
大量的调查资料显示,最终确诊有听力障碍的新生儿绝大多数属于上述情况,所以如果新生儿和以上6种危险因素有关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当地听力筛查的流程进行检测。
四初次听力筛查不通过意味着什么?即便是初筛没通过,父母也不要过于紧张。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各个地区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的分析来看,各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初次不能通过的比例有较大差异,大致在8-14%之间。难道这么多初筛不通过的孩子听力都有问题吗?当然不是,初次筛查不通过的孩子会在后期经过多次复查及使用更专业的听力检测仪器来最终评估。美国在199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新生儿经过听力筛查程序最终确诊为听力障碍的比例大致在1‰-3‰之间,我国各地区报告的数据也与此相近。也就是说差不多一千个孩子中才会出现一到三个听力障碍的,比例远低于初次听力筛查不通过的数字。所以初次筛查不通过并不意味着肯定就有听力障碍了,还需要后面的复核检查来确认,况且大量数据显示,初筛不通过的孩子中,听力正常的是大多数。
五为什么在听力初次筛查时没有通过,复查时却通过了?上面提到,在初次听力筛查不通过的孩子中,大部分孩子经过后期的复核,都被证实听力是正常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不准”的情况呢?这是因为具体到各个医院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机器会受到很多干扰因素的影响,比如刚出生的孩子耳道里存留有羊水、胎脂、中耳里的积液、测试时孩子翻动等,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初次听力筛查不通过的结果,但实际上此时孩子的听觉系统功能是正常的。而在后期复查时,前面的干扰因素被避免,就会发现原来之前是虚惊一场。
六听力筛查复查后仍通不过该怎么办?国内各地区对于听力筛查的流程在具体时间上会略有差异,但是基本原则是相同的。北京地区要求各医疗机构对在医院出生的新生儿在出生后72小时后到出院前这个时间段进行听力的初次筛查,未通过者于出生后42天进行复查,复查仍通不过则需要转往儿童听力诊断的指定医疗机构(或可直接转往指定机构)进行更详细的听力检测。
七,确认有听力障碍后如何干预?
目前对于婴幼儿听力障碍早期干预的主要手段有:耳科治疗、佩戴助听器、人工耳蜗植入及使用骨锚式助听器等其他听力重建设备。
1、耳科治疗:
对于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婴幼儿,首先要指导家长应尽量预防患儿感冒,保持正确的喂奶姿势和方式,其次是要从确诊之日定期随诊,每隔3到6个月要复查1次,直到中耳渗液完全消失。对于病程超过6个月的孩子,除了药物治疗以外,还需要考虑是否需要作鼓膜置管、腺样体切除等手术以促进其中耳炎恢复,其他类型的传导性耳聋还可以考虑鼓膜成形术、听骨链重建术、外耳道成型术、内耳开窗术等手术手段。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药物或治疗方法可治疗先天性的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在鱼龙混杂的社会中,家长千万不要被打着各种高科技名号的骗子所蒙蔽,尽早佩戴合适的听力补偿或重建设备才是正途。
2、佩戴助听器:
助听器是应对婴幼儿听力障碍的重要工具,合适的助听器能使婴幼儿获得最佳的听觉效果,为进一步的言语及语言康复训练提供先决条件,使其尽可能多的获得言语发展的机会,从而能够与其他听觉正常的孩子一样学习、成长。对已诊断为永久性听力障碍的孩子应尽早为其佩戴助听器,使其听到的言语声强度在安全舒适的范围内。婴幼儿验配助听器的困难在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没有语言表达交流能力,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能精确的评估婴幼儿佩戴助听器效果的手段,这就需要家长、助听器验配师一起付出极大的耐心和努力。
3、人工耳蜗植入:
人工耳蜗也常被称为电子耳蜗,是将人工制造的电子听觉装置植入有严重听力障碍的孩子耳内,电子耳蜗能将外界声音转换成电刺激在听中枢产生听觉,后期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孩子能理解语言,掌握言语交流能力。对于极重度听力障碍的婴幼儿,要评估其使用助听器3个月以上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如果无效果则需尽快为患儿植入人工耳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一般在一岁左右进行,特殊情况下手术时间可以提前。并且,在手术前,最好能配戴几个月的助听器并进行听力康复训练,这将对患儿术后言语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4、使用骨锚式助听器等其他听力重建设备:
一些先天畸形会导致孩子无耳廓及外耳道,这种情况下是无法佩戴常规助听器的,这时就可以选择骨锚式助听器。目前使用的骨锚式助听器有软带式和植入式两种,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颅骨发育情况选择不同的样式。其他听觉植入装置还有振动声桥,听觉脑干植入等,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段进行听觉重建。
另外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并不是初次听力筛查通过就万事大吉了,还有少数疾病会导致孩子在出生后逐渐出现听力障碍,这同样会对儿童的言语发育和学习带来严重的影响,也必需尽早发现并及时干预。所以在孩子六岁以前,父母都应当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孩子对声音反应的敏感性,如有异常应及时到专业的听力检测机构来评估。